5月25日,2016年度中国零售百强榜单在重庆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零售商大会上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国零售百强榜单中,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降幅有所收窄。24家零售上市公司中,有16家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占比为66.67%。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在加强,但实体零售业式微之势仍未根本好转。有观点认为,现在急需解决的其实是“减税”,当经济出现下滑时,不论是发达还是欠发达的国家,都会采取一个措施,那就是降税,目前降税措施还有空间。
实体与电商合作加强
5月24日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并和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零售商大会在渝开幕,大会以“开放创新深化融合——提升实体零售价值”为主题。25日,大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零售百强榜单。
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上述百强中的24家零售上市公司有16家出现净利润负增长,但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降幅有所收窄。可见,零售业近年式微态势仍未根本好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零售百强榜单也揭示出当前零售业发展的一些特点及趋势:首先,实体与电商之间的合作加强。2016年是电商与实体合作落地的一年,如天猫与银泰商业集团谋O2O融合发展,京东到家牵手欧尚合作商超O2O力推“百万便利店”项目等。
其次,目前百货销售增速仍处低位,转型迫切。如天虹升级天虹深南店,变身天虹Discovery,将消费群体锁定“80后”女性。而超市业态增长持续放缓,创新模式成为不少超市的选择,如永辉扩大生鲜加工比重等。
此外,数据还显示,去年零售百强销售额虽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4.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同比下滑3.9个百分点)。其中,电商增速明显放缓,零售实体店小幅回升。
尽管实体零售业有一定回暖现象,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百强中尽管只有6家电商,但销售规模达到2.47万亿元,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增长的贡献率为83.5%。而实体零售企业有88家之多,销售规模却只有1.81万亿元,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增长的贡献率为9.7%。实体零售商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
除上述压力之外,受经济环境下行、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实体零售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更是出现了大量的关店潮。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直言,“受经营成本日益攀升、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零售业特别是实体零售业主要指标增速回落,关店现象频发,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开店速度在放缓,关店速度在加快,传统零售确实是受到了巨大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表示,“但这也是一种自然调整,我认为关店不一定是失败,是一种自我调整,自我修复。”
实体零售转型不轻松
面对行业下行的困境,有观点认为,对于实体零售业,现在需要“减税”,当经济增速出现下滑时,不论是发达还是欠发达的国家,都会采取一个措施,那就是降税。
尹虹对此表示,今年实体零售业将受惠于万亿元减负计划的落地。
实际上,单靠外部环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近年来我国实体零售业逐渐暴露出发展方式粗放、有效供给不足、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这也是使实体零售陷入困境的内因。因此,如何创新转型成为实体零售业突围的必选题。
“零售业作为流通领域最活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在经营模式和技术运用等方面应创新。”尹虹表示,“实体和电商已经从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逐步走向竞合,线上的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优势要逐步与线下的服务、体验、物流等优势相结合。”
传统零售业创新何易。创新也意味着高风险和高淘汰率,实体零售业步履并不轻松。针对当下零售业大热的“互联网+”模式,任兴洲介绍道,“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实体店的‘互联网+’有的‘烧了’很多钱,但真正成功的不是太多。”
“从企业内部看,最核心的问题是内功不足。”尹虹直言,“百货店长期采取引场进店、联营扣点的经营模式,超市长期采用通道费的模式,失去了商品的采购权和定价权,商业经营能力下降,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经营效率不高。此外在自有品牌的培育和数字化水平上也不足。”
“这些问题都要求零售企业尽快适应线上线下融合、跨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实现战略变革、模式再造和服务提升。”尹虹进一步表示。